天下浙商
沪苏浙皖四地联动|代表委员共话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沪苏浙皖四地联动|代表委员共话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5 浏览量:1145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使命,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从全面加速向全面深化迈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的两会期间,江苏广电总台与上海、浙江、安徽电视媒体联动,邀请三省一市代表委员为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协同创新

让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对此代表们表示,要建设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让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当好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图片


      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窦希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对于我们长三角地区来说,要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调整沿江产业布局,形成智能制造、高端服务、绿色产业的沿江链式集聚,助力长三角经济可持续发展。

      去年5月,江苏牵头长三角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四大产业链联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这些都是长三角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各生产环节较为成熟、内生创新动力强劲的重点产业。过去一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展所长,合力推动四大产业发展。


图片


      以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为例,来自安徽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介绍,目前这一联盟已经汇聚了70多家企业,形成了源头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场景贯穿的整个的产业生态。“我们在上海设立了面向全球的多元研发中心,在苏州设立了面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发中心和双创平台,在杭州面向工业AI领域的相关研发团队也已经落地。”刘庆峰表示,从长三角发展来看,安徽具有核心源头技术创新的显著优势,上海具有全球海外国际人才的独特优势,江苏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浙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都各具特色。下一步如果把这些优势联动起来,一定能使人工智能在赋能民生事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数字变革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面对数字经济这一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三省一市均有谋划和部署。而最新数据显示,三省一市累计建成5G基站22.1万个,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示范超1000个。不久前,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正式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将承担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图片


      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指出,长三角是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节点所在地。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之一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区域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都会从中受益,将成为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实践者、受益者。崔根良代表认为,“东数西算”将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制造业、新兴经济、科技创新与大数据、算法算力等数据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智改数转助力实体经济的升级转型,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创新引擎、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也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经验。 


图片


      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抓住“数字化”这一关键变量,将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来自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认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可以在建设数字长三角的过程中做好引领示范,特别是在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一些高频应用领域,试点探索数字化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跨区域统筹管理制度。


      公共服务领域,依托数字化手段,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跨区域下沉。青浦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可远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江、嘉善的相关医院会商对接,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在政务服务领域,青浦、吴江、嘉善通力合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地打通受理系统,统一用户体系,梳理事项清单,制订受理指南,基本形成了示范区民生事项“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新模式。目前,长三角已实现132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不破行政隶属、突破行政壁垒’,从各地实践来看,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数字长三角,能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刘锐代表说。


>>>
互联互通

畅通要素集聚与流动


      让要素流动更为畅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题中之义。密布长三角的毗邻公交、高速、高铁、城际间的地铁既疏通了交通的“毛细血管”,也能打通“大动脉”。一组数据印证着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成果:截至2021年底,江苏与沪浙皖累计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51条;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200公里,沪宁合杭间高铁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达;四省市间17条省际断头路已打通7条。今年1月,三省一市还共同签订了《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确定了66项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长三角交通“一张网”正从“互联互通”迈向“快联快通”,让“长三角人”的出行更加便捷。


图片


      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表示,对于城轨企业来说,在城市轨道线路建设、运营过程中,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一些难题。

      “目前,很多城市可能也跟我们一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我想,这跟我们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有关。”今年,佘才高代表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加快推动跨省(市)轨道立法的建议,他希望接下来,在类似线路的建设和运营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通过立法来支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不管是高铁、高速,还是地铁、机场,打破壁垒、打通堵点,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都有很大的好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认为,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要加速布局,相应的服务也要能跟上,比如毗邻公交、跨区域的轨道交通,交通卡要能通用,让大家可以享受同城待遇。


      除了交通建设,曹阿民委员还在人才流通方面提出建议,“我建议进一步深化跨省域人才认定、职称互认、人才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推进成效,让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优质人力资源能在长三角区域自由流动,实现最佳市场化配置,就能让每位人才通过努力都有出彩的机会,也能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从规划“一张图”到交通“一张网”再到民生“一张卡”……长三角一体化正成为“长三角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长三角这片热土,聚焦万千目光,也蕴含万千可能,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各扬所长、形成合力,勇抓机遇、谋篇布局,交出迈向共同富裕的精彩答卷,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幅“工笔画”越描越精细、越绘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