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在长三角示范区古镇,遇见江南水乡会客厅

在长三角示范区古镇,遇见江南水乡会客厅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量:250

青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水气氤氲间,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的古镇构出“最江南”的中国文化符号。

一脉相承、一水通贯,古风古韵、如诗如画,共同传承和发扬着江南民俗风情、建筑风貌、水乡风味,又以不同的方式保留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共同构筑起长三角江南文化高地。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9月末,一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办的“古镇发展大会”带着独特的韵味走入人们视野。

为何要擦亮“古镇”这个招牌,长三角地区又将如何打造独树一帜、极具特色的“古镇”文化?

航拍江浙沪交汇处。刘洋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航拍江浙沪交汇处。刘洋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高地

长三角地区,镇域集中、古镇风貌保护得当,是国内“古镇”的一片高地。

据统计,仅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长三角古镇就有80个,占全国比例高达25%以上。

9月26日,第四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上发布的《长三角古镇热度榜单》,成为文旅领域内首份完整面向整个长三角区域、基于媒体推荐度、行业知晓度以及权威大数据采集分析的古镇榜单。

这一榜单,更加说明了长三角地区古镇“高地”这一公众印象。

据介绍,榜单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跨度一整年的人流量热力大数据进行分析,并首次尝试应用位置大数据进行大规模多地域深度数据分析。为应对不同古镇景区或行政区划概念的数据样本差异、缺乏统一的“数据围栏”等客观挑战,最终选取“流量密度”概念,为每个古镇测算核心区的单位面积流量密度值。

榜单显示,春季和暑假是长三角古镇客流相对高峰,其次是春节长假。上海的七宝、高桥、朱家角、南翔,江苏的枫桥、甪直、淳溪、惠山,浙江的塘栖、岩头、西塘、游埠,安徽的宏村、西递、长临、三河等古镇,都是出游热门选项。

古镇,见证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文化,蕴涵历史、艺术、建筑、生态等多重价值,是彰显“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长三角文旅形象的闪亮名片。

自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2020年在浙江嘉善西塘镇举办以来,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三省一市文旅部门及各相关地市,探索整合江南古镇资源、项目、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各地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先后印发了示范区江南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古镇从单纯旅游景区向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和消费新高地转变,加快打造具有水乡韵味的创意基地和水乡慢生活度假胜地。

入夜的西塘古镇。岳云明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入夜的西塘古镇。岳云明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共识

过江南,如何一瞥惊鸿?

古镇高质量发展,保护、开发、建设者们在长三角示范区形成了“朱家角共识”。

朱家角——上海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镇。与会者们在这里共同说出这样一个古镇发展之问:“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古镇如何改变‘千镇一面’的状况?”

沪苏浙皖四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代表共同签署《长三角古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朱家角共识》,长三角古镇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样本,就这样在上海正式形成。

这份《共识》,让长三角的古镇未来发展聚焦于这四个方面:

一是共同加强古镇文化挖掘利用。联合加强对古镇历史遗迹、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共同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古镇历史文化研究整理、阐释提炼和弘扬传承,将相关成果纳入长三角地区文物考古大展巡展和考古研学旅行线路。

二是共同推进古镇文旅深度融合。坚持形态、生态、文态、业态融合发展,推进长三角古镇见人、见物、见生活,打造江南文化活态博物馆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是共同加强古镇品牌宣传推广。联手开发互联互通的古镇旅游经典线路,推出“过江南·长三角古镇之旅”等旅游精品,打响世界级长三角“诗画古镇”等特色品牌;共同开展古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发文化体验沉浸式场景,联手打造“江南水乡会客厅”古镇意象。

四是共同完善古镇合作对话机制。建立健全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轮值举办机制,协同推进长三角古镇管理层合作交流机制化、长效化;推动古镇在文化保护、应急联动、品牌策划、市场开发等深度合作,打造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古镇发展合作平台。

游客在黎里古镇拍照打卡。范黎芳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游客在黎里古镇拍照打卡。范黎芳摄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未来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古镇将形成地大小各具特色的会客厅,游人近悦远来。

不久前,两省一市文旅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共6个章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专项规划》指出,面向2035年,提出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愿景:聚焦“江南水乡”特色,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第一后花园”,建设集人文历史体验、水乡度假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体验和旅游度假目的地。

“最江南”的长三角,古与今的交汇融合正在悄然发生。

在两省一市交界处,方厅水院采用四合院的形制,“方”既代表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中的方,也代表中式庭院的方形;水院的整体景观设计则体现江南水乡韵味;移步换景中,斗拱、廊桥等各种中国文化元素也随处可见。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筑起“缝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第一颗方形“纽扣”。

在朱家角、金泽、西塘、黎里等古镇将继续坚持历史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一批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体验中心、大剧院等将陆续集中建设,造岑卜村、蔡浜村、展幸村、北鹤村等特色休闲乡村旅游还将持续发力。

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古镇将实现传统戏曲、古镇遗址体验、非遗制作技艺展示、艺术家工作坊与高尔夫、水上运动、露营、马术等多样化体育运动融合互动;文创产品产业链与康养旅游度假概念紧密结合;历史文化故事与红色资源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创新下焕发新生。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曾邀请在沪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

一位老外面对采访镜头时曾这样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海外游客来说非常有利。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每个地区的景点都独具特色,一次长三角之旅,既能看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又能切身体会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游街巷,喂锦鲤,品美食,穿汉服……长三角最核心处,会客厅里忆“最江南”。

(图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